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四百二十章微米级材料制造,刘云利:我们是被打击太多次了!

材料制造,要找专业人士。

颗粒性材料的制造牵扯到金属精密加工技术,王浩找到了国内最顶尖的精工专家杨云和院士。

杨云和是工程院院士。

他是哈佛大学材料工程专业毕业,拥有机械和材料工程双博士学位,获得过阿尔弗雷德-斯隆奖、科学基金会沃特曼奖等荣誉,并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被聘为终身教授。

后来杨云和决定回国发展,担任东港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,并在任期内当选了工程院院士。

在离开东港大学以后,杨云和进入国内最顶尖的精工企业‘东工精密’,专注于改善提升金属相关制造技术的研究。

王浩的行程还是非常隐秘的。

他没有去东工精密公司研发部,而是去了一个金属制造相关的学术会议场地,在边侧的小房间里,等到了来参加会议的杨云和。

杨云和见到王浩非常热情,他过来握手道,“徐老师给我打了电话。我是完全没想到,王院士,你会亲自过来。”

“客气了。”

王浩寒暄了一句,就说道,“我这也是没有办法,研究实在是太着急了。国内精工领域,东工精密是最尖端的,杨院士,你是最顶尖的专家。”

杨云和没有再谦虚,直接问道,“具体有什么需求?”

王浩拿出了绘制的图纸,指着上面画出的颗粒状图像,“我想问一下,以东工精密的技术能力,这种形状的金属材料,最低能做到多小?”

杨云和拿过图纸看了一下,皱着眉头问道,“精度要求高吗?”

王浩想了想说道,“不要求高精度,但整体不能偏差太大,我们是想制造这样的金属颗粒。”

“……一毫米吧。”

杨云和犹豫了一下,继续道,“这个形状制造的难点在于下面三个面的半圆凹陷,还有上面的半圆凸起。”

“首先要进行模型设计,但因为太过于微小,就肯定会出现误差。”

“如果再低,就需要研究方案了,可能就不只是纯粹的金属物理性切割制造。”

他说着停了一下,想想继续说道,“王院士,你应该知道芯片吧?我并不是说要制造纳米级的微小颗粒,但因为形态复杂,只要制造比毫米级更微小的颗粒,就需要一种类似的技术。”

“这可不是直接能做出来的,需要完善一个系统性的体系。”

杨云和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